欢迎访问范文狗范文大全网!

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二课知识点

天下 分享 时间: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

文学与历史是分不开的,文学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历史建构和传承,这不仅适用于历史题材创作,而且也适用于一切文学作品和文学研究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二课知识点,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二课知识点

[知识要点】

1.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:吸取秦亡的教训,减轻农民的徭役、兵役和赋税负担,注重发展农业生产。

2.文景之治

(1)奖励农桑

(2)提倡节俭

(3)重视“以德化民

作用:使汉朝经济迅速发展起来,为汉朝的繁荣奠定基础。

3.汉武帝的大一统。

(1)原 因:

客观上 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。

主观上 汉武帝雄才大略,善于用人。

(2) 措 施:

政治上:削减诸候权力(主父偃),加强中央集权。

思想上:“罢黜百家,独尊需术”(董仲舒)

设立太学,推行儒学教育,以儒家《五经》为主要教材,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。

(3)历史作用:西汉进入鼎盛时期,中国封建社会进入第一个盛世。

4.西汉灭亡:公元9年。

5.东汉建立:公元25年,刘秀建立东汉。

[难点解析]

1.比较秦始皇陵,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已陵墓的要求,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?再对比一下在位时的作为,说说你的看法?

不同之处:秦始皇的骊山陵规模巨大,里面犹如堂皇的地下宫殿,汉文帝预修陵墓,要求从简,只用陶瓦装饰。

对比二人的作为,秦始皇实施的是暴政,刑罚残酷,激起反抗,汉

文帝实施的是“仁政”减轻刑罚,以德化民,反而促进了社会的稳定。

秦始皇好大喜功,徭役,兵役繁重,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;汉文帝奖励农耕,减轻兵役,徭役,社会经济而得到恢复和发展。

2.董仲舒死后,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,特意下马。后来把他的墓叫“下马陵”,武帝在那下马说明了什么?

说明武帝对董仲舒的怀念和敬重。

【重点考点】

1、“文景之治”的局面是怎么出现的?

文帝景帝在位时重视发展生产,奖励农桑;还提倡节俭并以

身作则;重视“以德化民”实行仁政,因此出现社会安定百姓富裕的局面。

2.“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”的思想是(董仲舒)提出来的。为推行儒学教育,在中央设立(太学),学习《四书》《五经》。

3.为加强中央集权,提出“削藩”建议的是(主父偃)。

历史的四大文明古国

1古巴比伦

古巴比伦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,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,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,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,到公元前18世纪,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。虽然巴比伦现已消失,但其影响(尤其宗教方面)却很多流存至今。

2古印度

古代印度,又译身毒、天竺。公元前2500-前1500年,位于南亚次大陆地区的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哈拉巴文化。后来摩揭陀日益强大,统一了全印度。公元 2-3世纪,一度被贵霜王国统治。古印度存在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。其佛教、文学、哲学、艺术、科学等,对世界文化影响深远。

3古埃及

古埃及,埃及是一个国家,四大文明古国之一,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,受宗教影响极大,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对永恒观念的一种崇拜产物,也是法老的陵墓。除了金字塔以外,狮身人面像、木乃伊也是埃及的象征。古埃及文明形成于6000年前(公元前4000年)左右,古埃及前王朝开始于5100年前(公元前3100年)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,终止于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埃及托勒密王朝。

4中国

中国,是以华夏文明为源泉、中华文化为基础,并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,通用汉语、汉字,汉族与少数民族被统称为“中华民族”,又自称为炎黄子孙、龙的传人。

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皇帝

中国皇帝是指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社会里的国家的最高统治者。是作为天子的最高尊称,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。据统计,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,到1912年“末代皇帝”溥仪退位,在2132年中,中国共有皇帝422人。

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二课知识点相关文章:

★ 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10篇

★ 中考历史重点复习资料梳理5篇

★ 七年级下册历史重点知识复习资料汇总

★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要点最新归纳总结

★ 2021年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资料总结大全

★ 2021高考总复习历史必背的知识点

★ 202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散步知识点

★ 初中优秀历史教案模板

★ 语文《红楼梦》常考知识点最新大全

★ 2021苏教上初一语文知识点

221381
领取福利

微信扫码领取福利

微信扫码分享